生產商:安徽華旦科技有限公司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長豐崗集合淮路西側
服務熱線:18656097081 15555166010
電 話:0551-63846901 63846902
傳 真:0551-63846902
郵 箱:1979513943@qq.com
每次新年將至,仿佛總是聽到一些企業或衰敗或破產的消息!
14年12月,小米、蘋果供應商之一蘇州聯建倒閉; 15年12月,諾基亞關閉其蘇州工廠;今年1月,全球最大硬盤制造商希捷宣布關停蘇州工廠。
近年來,由于全球PC市場飽和,硬盤產業承壓。希捷四季度凈利潤1.65億美元,同比減少82.3%;希捷蘇州工廠進出口總額銳減30%……預計截至2017財年底公司將裁員約6500名員工。
受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影響,像希捷這樣的公司,2016年能列出一長串:
制造業:
1、富士康:
2016年度營收出現26年來首度下滑,或逐步撤離大陸
今年1月11日,富士康宣布,自1991年上市以來年度營收首次下滑。雖然營收是首次下滑,但富士康的利潤早已出現下跌征兆。2016年第二財季,富士康凈利潤降至新臺幣177億元(約合5.66億美元),同比下降31%。
外界評價:作為蘋果的主要供應商,富士康50%以上的收入來自蘋果電子產品相關業務。2016年第四財季,蘋果銷量和業績出現自2001年以來首度下滑,被看做是富士康銷售下滑的主要原因。其次則是成本提高等拖累。
下一步計劃:去年5月21日,蘋果CEO庫克表示要將現有的蘋果生產線和服務都搬到印度市場。據悉,富士康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印度建設10至12座工廠,招聘超過1百萬員工。
2、飛利浦照明:關閉深圳工廠
全球最大的照明設備制造商飛利浦,去年5月31日突然宣布關閉深圳的工廠。
自我剖析:飛利浦燈飾制造(深圳)有限公司該公司在解散公告中披露,公司近年來經歷了經濟持續下行,成本上揚,業務不斷惡化等諸多困難,盡管公司采取了各種措施,但是仍然未能扭轉局面。
外界評價:大佬的“倒下”一時間讓輿論一片嘩然。輿論傳遞出來的聲音,更多的是制造業已經走到窮途末路,LED行業產能過剩,已到寒冬!
3、及成通訊:全部關閉在中國大陸的工廠
2016年5月30日,在供貨商的追債和員工的抗議聲中,珠海及成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倒閉。自此,這家全球最大的手機金屬外殼OEM加工商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悉數關閉,中國制造的大家庭中又少了一家高端制造企業。
外界評價:2014年底,及成集團率先關閉了位于昆山的工廠,全力退縮到珠海工廠。但隨著大陸制造成本的上漲和客戶訂單的減少,及成最終未能守住在大陸的最后一個據點。
……
百貨零售行業
1、沃爾瑪
2016年初沃爾瑪宣布全球關269店,而在中國2016已關10店,關的都是三四線城市的店。
自我剖析: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快速發展中,過于密集的布局和過多的門店數量等拖累了沃爾瑪的業績。但中國的二、三線城市的戰略布局將駛入快車道。
下一步計劃:2016年9月,沃爾瑪曾宣布要在未來幾個月內裁掉7000名員工。此外,沃爾瑪還投資數十億美元來提振電商銷售、改善門店以及提高門店員工的薪資。比如在國內,2016年6月,沃爾瑪出讓1號店全部股權獲得京東約5%的股份。10月6日,沃爾瑪增持京東股權至10.8%,獲得京東董事會的一個觀察員席位。
2、樂購
2015年在英國關閉了43家店,包括規模較小的Express與Metro門店。2016年徹底退出中國,已把目前在內地經營的135家門店賣給了華潤。
自我剖析:對市場的判斷出現失誤,沒能跟上市場變化形勢。
外界評價: 綜合競爭力不佳,更多本土優勢的賣場崛起擠占生存空間,Tesco樂購海外市場中國,美國,日本相繼失敗。
3、家樂福:
2015年家樂福在華關店數量超過15家,2016在中國已關3店,目前綜合影響力大不如前。
自我剖析: 將重點布局便利店,并發電商業務,正全國打造六個現代配送中心。
外界評價:全球影響力正下降,在中國,正被本土的大潤發、華潤、永輝等逆襲。
4、萬達百貨:
2015年關店46家,關閉濟南、唐山、江門、溫州、荊州等多個地區的嚴重虧損的門店,2016年繼續關。萬達百貨業績目前已從萬達年中報中刪除,目前形勢當然不言而喻。
自我剖析:隨著購物中心和電商的發展,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方式正發生著巨大變化,大型零售業態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沖擊,一些萬達百貨店出現了虧損,對這些百貨店進行調整是企業的正常經營行為。萬達百貨的調整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,因“店”制宜。
外界評價:近期“做加法”甚至“做乘法”的轉型投入太大,中短期內轉型效應不彰,而傳統的“萬達模式”已觸及天花板,不得不斷臂求生“做減法”,關閉拖累現金流的一些部門。
5、華潤萬家:
2016年,華潤萬家計劃關閉68家門店,轉向便利店和社區商業。
……
服裝鞋履
1、美特斯邦威:
巨虧超4億,三年內關店1600家,創始人周成建已辭職。
自我剖析:激進開店,模糊品牌定位,過于看重移動互聯網,沒有做好一個裁縫所以被市場拋棄。
外界評價:曾是中國本土零售逆襲代表,靠周董代言及模式崛起,但遭遇全球快時尚品牌的全面入侵,仿效ZARA敗在視野、模式及品牌瓶頸,自身轉型緩慢不抓消費者痛點,新推的品牌影響力提升太慢。
2、波司登:大幅下挫
2015年關店超5000家,2016已關近550家。
自我剖析:成本和資源投入獲得暴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,波司登正力求變得時尚、年輕,繼續調整店鋪,但力度會放慢。
外界評價:波司登連續19年在羽絨服市場上市場占有率第一,但羽絨服業務下滑,男女裝業務拓展受阻,波司登的業績跌入了一個冷冬。品牌在凋零,渠道在萎縮,在轉型路上,波司登舉步維艱。
3、百麗:
百麗2015年關了400多家店,2016已關近500家門店。在2011年開店最為“瘋狂”的日子里,百麗國際平均每天都會新開2~3家店鋪,如今形勢反轉。
自我剖析:受零售艱難大環境影響,以及線上競爭。大陸市場因租金費用屬于變動費用,與銷售掛鉤因此大陸市場盈利能力受損較小,香港壓力更大。
外界評價:中國鞋業的巨頭老大,多元化的品牌及影響力更是讓資本認可。但在互聯網日益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大環境下,百麗仍然應變不及時,當年瘋狂開設店鋪和專柜模式終要被清算。
4、達芙妮:
2015年,達芙妮一共關了805家店,2016已關超500家間,同店銷售增長率下降11.7%。
自我剖析:大規模關店是為了應對低迷的市場情況以及租金壓力。
外界評價:消費者需求已變,更有國際視野;加盟店問題太多、資金鏈斷裂、裁員、電商被遺棄等傳聞甚囂塵上。
5、LV:
2016年6月,LV陸續關閉了廣州、哈爾濱、烏魯木齊、上海、太原、天津、蘇州7家品牌專賣店。
自我剖析:中國人在全球各地為LV所貢獻的營業額飆升10%,但亞洲市場跌5%。由于整體經濟環境、中國的反腐政策、消費外流等原因而導致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長放緩,以及奢侈品電商趨勢,中國二三線城市門店苦苦掙扎,業績明顯下降。
外界評價:LV的品牌價值在下跌,目前正進行愛馬仕式且更重手工藝及限量版的創新變革。中國市場的差額可由境外門店彌補,再者中國奢侈市場寒冬導致關店壓力加大。
6、Gucci:
2016年第一季度,Gucci在中國共關店6家,并已經叫停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開店計劃。
……
餐飲篇
1、黃太吉:
目前黃太吉承認一半門店已關閉,北京的門店數量已經從44家驟降到了20家。
自我剖析:公司稱門店的開銷及成本大,同時外賣平臺型業務戰場不斷升級,黃太吉沒有必要耗在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里。赫暢說黃太吉處于低谷,但依然有機會。
外界評價:黃太吉食物太難吃,副牌競爭力不高,外賣干不過BAT,餐飲工廠新生態小商戶已不埋單。
2、麥當勞:
2016年在中國已關80家,麥當勞中國目前近2300家門店,正要象肯德基那樣把中國業務全部打包出售,中信集團大概率接手。
自我剖析:抓核心客戶,進行重新裝修,以加快餐點的制作。通過更多強調食品的質量來強化形象,增加多樣新品,以重新建立我們的客戶與麥當勞體驗之間的情感聯系。
外界評價:本土餐飲崛起太快,而麥當勞一直變動緩慢,未能及時滿足當下中國消費者的新需求。
3、湘鄂情:
曾是高端湘菜館且已上市的新星,創始人如今跑路,目前3年關店近30店,剩余的10多家店也在陸續關門、轉讓、法院抵押清算。
自我剖析:2012年以來,在“八項規定”、限制“三公”消費等政策出臺下,原先依附于政務消費的高端餐飲業迅速進入寒冬,消費群體大量流失,企業利潤直線下滑,高端餐飲全行業面臨洗牌。
外界評價:未看清形式,變化不及時,創始人缺乏韌性及手腕,轉型的幾樣新業務也沒做起來,最終缺錢缺人無奈跑路。中國高端餐飲失勢的一大經典案例。
4、咖啡陪你:糊涂賬
中韓合資,高峰期在華有600多店,誓要挑戰星巴克。如今諸多城市近50%店已停業,特別是加盟商已聯合開啟維權之路。